English

军旅戏剧 佳作迭出

1998-07-30 来源:光明日报 吴 然 我有话说

如果我们把“94年以来”看作军事题材戏剧创作在内在精神上最具连续性的时段,那么1997年则是这一时段中收获最为丰硕的年景。以剧目创作数量、整体艺术质量甚或以晋京演出场次而论,无论戏剧界还是整个文艺界,对此都形成了明确共识。

承接了近三年的生活与艺术准备,在主题发掘的深度和题材选取的角度上,军旅戏剧家们以更大热情和责任感的投入,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某种新的领悟姿态,使得这一年的戏剧新作普遍具有厚重之感。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虎踞钟山》和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的《炮震》,分别择以历史和现实视角,展示了变革时期观念更新对官兵和对军队建设事业的特殊重要意义;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的《老兵》和空政话剧团的《豪情盖天》,从寻常和不寻常的两个极端,赞誉了执著于军旅事业的非凡英雄和普通模范的形象;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香江泪》和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的《宋王台》,尽管剧种和表现样式不同,却不约而同地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用回首历史的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遭受屈辱之时的抗争精神;总政话剧团的《男人兵阵》和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的《兵妹子》则把关注点置于部队和社会的基层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兵”的意识和“平民”意识。

把创作标准定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上,尤其注重状写历史新时期的新生活、新人物、新观念,成为这一年军旅戏剧的共同的追求。话剧《虎踞钟山》是一个典型范例。它获得广泛好评可以看成军旅戏剧取得阶段性繁荣和成功的鲜明标志。该剧以建国之初刘伯承元帅创办军事学院为背景,讲述我军一批高级将领从战火硝烟的战场走进和平年代的院校进行深造的事情,着力揭示了他们在面对新的生活与观念选择时的复杂心态。骑兵司令崔宝山、军分区副司令甘有根都是战功卓著的老革命,但两人一个因居功自傲、不思进取而将遭退学处理,一个因文化基础太差而不得不面临淘汰。编导以如此方式建立起的戏剧冲突无疑是尖锐的——新的时代对处在转型期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而又颇具残酷意味的问题:不进则退。从时代使然的角度上说,《虎踞钟山》所包孕的丰厚内涵的确给人提供了多层面的启迪。因此,崔宝山、甘有根就不再仅仅是普通的戏剧人物,他们作为成功的戏剧典型显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话剧《炮震》的主题意向与《虎踞钟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摩步化团队在更换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后,官兵的观念如何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便成为制约部队建设的关键所在。神炮连连长刘大海的转业离队,与《虎踞钟山》中甘有根的退学一样,成为剧中最为撼人心魄的一笔。刘大海深知,尽管像他这样从摸爬滚打的士兵成长起来的基层军官对部队怀有深厚感情,但由于多种缘由造成的文化素质偏低,仅凭着感情是无法真正担当起时代赋予军人的重任的。“如果说我刘大海还能给部队做出贡献的话,那就是痛痛快快地离开部队。”刘大海告别连队时悲怆的表白,在揭示了一代军人悲剧性命运的同时,也展现了他那由军旅生涯铸就的大海一般的宽阔胸怀。

写普通军人和普通百姓,展现他们的寻常情怀,或者说从一种貌似平常的描写中显现某种并不平常的精神,构成了’97军旅戏剧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老兵》中的三个老志愿兵,《兵妹子》中的少女彩彩,《男人兵阵》中的女参谋张扬以及那群质朴可爱的连队官兵,他们都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然而因了他们性格和命运的抒写,因了那些琐碎而不乏生动的生活细节的展示,却依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在话剧《老兵》中,正是由于角色的平凡,所以当王丙成等老兵们对人生发出感慨、并重温起当年的入党誓词的时候,便具有了由对比或反差带来的令人回肠荡气的力量。编导们努力走进这些普通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剖析他们在变革岁月中受到磨难也经受了考验的灵魂。值得一提的是,剧作家们一方面在戏剧的整体把握上惜墨如金,另一方面却舍得给这些“小人物”提供展示大段内心独白的机会。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而不去刻意拔高人物的境界,以平视的目光审度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而摒弃居高临下的观照方式,在我看来,这种创作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旅戏剧在美学观念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1997年以来,军旅戏剧在不断拓宽题材领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艺术手法在戏剧整体创作中的作用。《老兵》中船坞脚手架的象征意味,《豪情盖天》中流动平台所造成的时空拓展,《宋王台》中鼓声的大写意效果,《兵妹子》的时空交叉与交融……而京剧《香江泪》的现代特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较为完美的舞台美术效果体现出来的。这些戏剧元素的介入,不仅使“手段”作为形式固有的效果得到了发挥,而且它们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特殊理解和判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